如何预防结直肠癌?
近年来,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多,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3位,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人健康的疾病。在湘西,结直肠癌患者也是极其常见的。预防是阻止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途径。今天我们来谈谈结直肠癌的预防。
首先我们了解下癌症的三级预防: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,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;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,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;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时间;至关重要的当然是病因预防。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:遗传、环境、饮食、生活方式、炎症相关性疾病等,除遗传、环境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外,其他相关的病因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。
NO.1改变饮食结构,合理饮食
不吃烧烤、火锅及麻辣烫,不吃烟熏、腌制、油炸食品,熏肉中含有致癌物质,烧烤、火锅、麻辣烫等刺激性食物,会破坏肠道免疫功能,很容易导致局部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突变,诱发结直肠癌发生。
少吃高脂食物,尤其是动物性脂肪,少吃红肉(如牛肉、羊肉、猪肉)及加工后食品(如香肠),最好以鱼和家禽替代红肉。多吃富含钙、维生素D及叶酸的食物,如鸡蛋、虾皮、海带、奶制品、豆类等。
多吃膳食纤维食物,如蔬菜、新鲜水果、谷类和豆类,应占食物总量的2/3以上;杏仁、核桃、榛子、腰果及胡桃等木本坚果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复发率和死亡率;补充益生菌。
NO.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饮食定时适量;适当增加运动量,每周至少2-3次1小时以上的运动,避免长期久坐;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天至少7-8小时睡眠时间;控制体重;限制饮酒,如果非要饮酒,建议男性一天不超过两杯,女性不超过一杯;戒烟;保持愉悦的心情;保持大便通畅。
NO.3积极治疗肠道息肉、炎症性疾病
2020年4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大型研究,其结论指出:任何类型的息肉都能增加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、死亡率,若息肉为无柄锯齿状息肉、管状绒毛腺瘤、绒毛状腺瘤,则患者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更高;合并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慢性结肠炎等炎症相关性疾病、血吸虫病、慢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患者,其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;因此,应尽早切除息肉、腺瘤,治疗结肠炎。
NO.4高危人群应定期复查
40岁以上男性、合并肠道炎症相关性疾病、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,特别是林奇综合症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,应警惕肿瘤信号及早期症状;有盆腔放疗史、早期肠癌术后、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也应定期复查。
NO.5阿司匹林
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降低结直肠风险。2016年,美国将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一线用药,推荐剂量75-100mg/天,建议人群为预期寿命十年以上的50-59岁人群,目前没有被其他国家采纳。
NO.6大便症状异常者,积极就诊
对于合并大便习惯改变、大便性状改变、腹痛、腹部肿块、便血等症状的患者更应尽早就诊,积极、正规治疗,做到癌症的二级预防,最大程度地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,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2020年4月15~21日是全国第26个肿瘤防治宣传周,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“癌症防治共同行动”,旨在倡导政府、社会、个人积极行动起来,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享有,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,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,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,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,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。作为湘西人,也应积极响应全国的号召,人人参与癌症的防治。
相关文章
- 3小时前手机"陪睡"是恶性脑肿瘤的危险因素,这些早期症状要提防!
- 3小时前恶性肿瘤病人能活多久?
- 3天前脑肿瘤也分“好”与“坏”吗?何谓颅内良性脑瘤和恶性脑瘤?
- 3天前盘点脑肿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
- 1周前痔疮和直肠癌的几点明显区别
- 1周前直肠炎会变成直肠癌吗
- 2周前直肠癌可以治愈吗 直肠癌患者不能吃什么
- 2周前直肠癌和结肠癌有什么区别?
- 2周前直肠癌和直肠炎区别
- 2周前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